2020年7月1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站在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将原兖矿集团和原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新山东能源集团应运而生。
2023年7月13日,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已经整整三周年时间。
三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虽是沧海一粟,但对于山东能源集团来说,却是一段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踔厉奋发的非凡历程。
三年来,山东能源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强烈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坚决扛起“一个保障、两个优化”主体责任,纵深推进产业、区域、机构、文化等整合融合,久久为功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协同乘数效应、资本倍增效应、财富聚合效应和品牌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奋力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能源集团整体工作始终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位居2022年世界500强第69位、中国能源企业500强第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3位,跻身全国能源行业和省属企业领先方阵。
刀刃向内 大刀阔斧破除“整而不合”困局
长期以来,大企业病、管理层级多链条长效率低、整而不合合而不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着企业高质量发展。
联合重组以来,山东能源集团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以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勇气向改革“深水区”挺进,强力实施一系列靶向精准、有深度有温度的改革举措,推动体制机制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倒计时”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针对人员总量大、单位机构多、管理链条长、管控效率低等实际,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市场、效率、效益导向,建立“三能”常态化机制,推进“四个优化”,实施“六定”管理,列出“四个一批”干部类别,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人员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减问题。大力推进总部机关机构、人员、业务整合,总部机关机构实行“全体起立、竞争坐下”,机构减少45%,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降低5岁以上。积极推进权属企业“两压一降一优”,累计减少二级机关机构47个、降低规格95个,减少二级机关定员805人、中层干部定员185人;减少三级单位49个、机关机构466个、机关定员2905个,管理层级由最高六级基本控制在三级以内。
聚焦解决同一区域内原来各二级单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分散布局、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与拳头优势问题,山东能源集团稳妥有序推进跨产业、跨公司、跨区域优化整合,成立鲁西矿业、西北矿业、新疆能化、新矿内蒙古能源“四家区域公司”,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格局。
为破解产供销点多面广、管控难度大问题,山东能源集团打破产业、区域和原二级公司管理架构,推进产业相近板块整合优化,完成营销贸易、物资供应、电力、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和投资金融、应急救援、设备管理、新闻系统、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业务板块整合,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
山东能源集团充分发挥“大集团”规模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资源协同挖掘“价值金矿”,集团总部履行战略决策、资本运营、协同共享、风险控制“四个中心”功能,对省外资源开发、手续办理等实行“十个一体化”管理,实施管理、市场、区域、人员、产业、资源“六大协同”,打造集团化管控和市场化运作有机协调的运行体系,内部政策统一性和执行协同性不断提高。2022年,山东能源集团“六大协同”规模3056亿元、创效54亿。发起成立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成为我国首个区域协同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真正涉及到产权层面的改革。山东能源集团发挥国有体制与民营机制协同互补优势,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50户权属企业混改,混改资产占比87%;兖矿能源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云鼎科技良性发展,山东玻纤a股上市,新风光科创板上市,齐翔腾达收购划转,形成6家主板、1家科创板、4家新三板格局,能源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由36%增至60%。
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突破“改而不深、整而不合”困局,扭转多年想改变却未能改变的布局分散、投资散乱、发展同质、竞争无序等被动局面,实现了1 1>2的倍增效应。
守牢底线 坚定不移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安全一切都是零。山东能源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和安全生产“八抓20条”创新举措等上级安全指示指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安全“三个优先于”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坚持“管理、装备、系统、素质”并重,扎实开展“2356”安全生产三年攻坚行动、“五落实、五检查、五确保”、“安全基础巩固提升年”等活动,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作风,守牢安全红线,确保万无一失。
按照集团统一领导、二级公司专业管控、三级单位主体落实原则,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能源集团落实“指导、服务、管理、监督、考核”职能定位,二级公司履行“专业体系构建、区域统一管理、灾害协同治理、系统装备优化、基础管理强化”监管职责,三级单位压实“生产组织、系统运行、风险防控、现场管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应急救援“五个到位”。压紧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落实安全生产“7项岗位职责”和“50条具体责任”,带头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带头实施全员教育培训,带头加大科技研发和智能化建设投入力度,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深入落实全员岗位责任,管住管好关键单位、关键岗位、关键人物,把安全管理重心延伸到区队、班组和现场,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
重大灾害治理工作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山东能源集团牵住重大灾害治理“牛鼻子”,坚持“抓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严格重大灾害治理评估论证、方案制定、预警管理和现场措施落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抓好冲击地压防治,牢固树立“能量超限就是事故”理念,严格落实“三限三强”措施,严格重点矿井、重点区域防冲设计评估、监测预警、卸压解危和效果检验,坚决做到低应力开采、高强度支护。抓好顶板灾害防治,深入开展“六项重点”专项检查,规范特殊区域支护设计,细化遇断层“先治后过”工作方案及加固措施,加强防腐支护材料研究应用,严控交叉点、大断面、顶板破碎带、淋水区及过老巷等特殊区域施工过程及支护质量。抓好水害防治,严格落实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及“一矿一策”精准治理措施。抓好瓦斯综合防治,树牢“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理念,加强瓦斯异常区和突出矿井管理,加大瓦斯抽采考核力度,凡是瓦斯超限的一律从严分析处理。
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刚性制度刚性落实,对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红黄牌制度和安全绩效考核规定,对违章蛮干的“不安全人”一律停工培训,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安全地点一律停产整改,对玩忽职守、管理混乱、软弱涣散的“不安全班子”,一律采取组织措施,营造依法治安、令行禁止、严抓严管的强势氛围,确保了安全工作保持稳定受控。
攻坚突破 推动管理提效资产提质
企业的首要责任是经济责任,首要任务是创造价值。山东能源集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强党建、攻主业、深改革、控风险、稳增长、争一流、走在前“七件大事”,深入开展重组整合深化年、守正创新拓展年、两化融合规范年、风险防控提升年“四个年”活动,实施“管理提效、资产提质”、“六精六提”精益管理、“两增三降四提升”等攻坚突破,全面提升集团价值创造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山东能源集团牢固树立成本制胜理念,坚持开源与节流、挖潜与增效并重原则,严控生产经营各项成本费用,着力构建全员、全流程、全方位成本控制格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系统建设,将全部预算指标纳入sap系统,充分发挥预算刚性控制作用,实现成本管控由“软性约束”向“刚性控制”转变。建立三级生产经营效能评价体系,全面查处源头性、根本性、苗头性问题。加快物供业务全覆盖,依托智能仓储调度平台,实施精准源头计划、闲置物资盘活、集团规模集采。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高标准做好审计问题整改。深化内控体系建设,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着力提升经营管控水平。
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山东能源集团坚定不移把消灭亏损作为第一任务,对纳入治理范围的僵尸企业,坚持精准施策,按照股权转让、清算注销、破产清算、扭亏为盈、吸收合并等方式“一企一策”制定处置方案,明确两年节点治理计划,有序有效退出。对于亏损企业按照管理平台、投资主体、基建单位等非经营企业和经营企业两条线分类治理,确保两年时间亏损企业户数和亏损额降低80%目标。
面对煤炭市场下行趋势,山东能源集团舞活销售龙头,实施精煤 定制、长协 直供、国铁 水运“三大战略”,实现区域、产品、流向、客户、布局“五个优化”。构建晋陕蒙基地“汽运 火车”双通道运输网络,抓好铁路直达客户维护开发,推动规模化客户结构向效益型客户结构转变。
转型升级 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山东能源集团坚定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深入做好能源低碳转型文章,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山东能源集团坚持依托煤、优化煤、延伸煤、超越煤,拓展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煤炭产业深化“两优三减”,瞄准“155、277、388”控员目标,高标准建成9处首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一批符合国家智能化示范标准的煤矿,智能开采产量占比突破80%,大采高开采、综放开采、智能化建设等技术走在行业前列,煤炭产量稳居全国煤炭行业前三位。化工产业建成4万吨高端改性聚甲醛、30万吨己内酰胺等项目,深度参与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形成“五大化工基地”,年化工产品产能达到2000多万吨,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高温、低温费托合成技术的企业,10万吨费托蜡精加工项目打破国外垄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4000吨级超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示范装置”试验成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电力产业稳步扩容,省内通过“上大压小”“上高压低”布局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建成鲁西发电、田陈富源二期项目,有序推进新泰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省外布局“外电入鲁”通道配套电源点项目,建成“蒙电入鲁”盛鲁2×100万千瓦电厂项目,向山东省输送电力260亿千瓦时。
作为山东省级新能源投资平台,山东能源集团坚决扛起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重任,加快做大光伏发电、风电装机规模,积极探索地热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推动风光储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能源装机由7万千瓦增至156万千瓦;渤中a、b场址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并网,成为我国“十四五”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最大规模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杭锦旗10万千瓦、灵台10万千瓦光伏等项目建成并网,阿拉善40万千瓦风电项目年底前并网。
山东能源集团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推动新兴产业多点突破、高效发展。新材料产业组建成立了新材料产业集团,打造钙基新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纤维及复合新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能增至441万吨/年。成立新材料产业基金,建成年产10万吨玻璃纤维高端制造等项目,东辰瑞森成为省新材料产业特种尼龙产业链“链主”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成东华重工液压支架优化升级、莱芜高端装备制造项目,10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样机达到欧标型试验标准,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向高端智能、专精特新方向迈进。现代物流贸易产业建成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组建电子口岸公司,成立兖矿科技物流公司,2022年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额4800亿元,电子口岸公司累计注册企业突破5万家。
党建引领 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党建兴则企业兴,党建强则企业强。山东能源集团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动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山东能源集团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3项制度,接受省委巡视“政治体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等活动,逐级推动“我为职工办实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两珍惜、两保持”等形势任务教育,用好百姓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中心、学习强国“四大平台”。坚持文化引领凝共识,召开庆祝外部开发20周年大会,总结提炼“八个历史性巨变”和“六种精神品格”。开展“六比六争”活动,举办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建成全省第一家国企融媒体平台,形成“创造绿色动能,引领能源变革”企业使命、“安全、创新、绿色、担当、卓越”核心价值观和新企业logo。全集团“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融合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围绕党建“怎样引领”“如何融入”企业高质量发展,山东能源集团持续深化以“全面嵌入、深度融入,务实创新、增盈创效”为主要内容的“双入双创”党建工作模式,以务实措施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各环节,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得到有力落实。符合条件的303户权属法人单位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在全省国有企业率先建立“两个1%”保障机制,积极推广“1 1 n”经验做法,探索创新省外、境外、混合所有制、控股和实际控制企业党建工作模式,过硬党支部动态达标率由92%提至97.2%,示范点数量位列省属企业第一。“双入双创”党建模式在全国煤炭行业推广,建成“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调研基地”,入选“全国企业党建十佳优秀案例”。
人才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山东能源集团深入实施“31789”人才工程和“璞玉”人才培养计划,建成辐射3个层级、涵盖7大专业的人才库,入选全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37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能源集团纵深实施“廉洁山能”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先后组织开展6轮巡察,覆盖31家权属单位,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党风廉政建设走在省属企业前列。
回望来时路,收获满满;展望新征程,未来可期。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山东能源集团作出了实施“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力争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第二步力争2028年高质量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第三步力争2030年保持世界500强前60位、实现整体上市。山东能源集团将聚焦“迈入新时代、把握新形势、聚力新蓝图、奋进新征程”主题主线,坚定不移推进培育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实施“五大创新攻坚”等“六大举措”,争创六个现代化,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