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九游会·(j9)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作者: 范振峰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9日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站到了热议话题的“c位”。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对于优化和调整产业机构,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新质生产力的直接体现就是新技术的更新迭代、新产业的科学布局以及新动能的持续培育。”新材料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庆文对新质生产力深有感触。

作为山东能源产业整合重组成立的新材料公司,是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做法有哪些?记者走进新材料公司一探究竟。

智数 服务“双向赋能” 凝聚高科技生产力

徐宾民在环氧丙烷装置树脂床区域,张浩在环氧丙烷装置po精制构二……走进齐翔腾达化工四厂中央控制室,远远就看见大屏中央显示着整个厂区所有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当出现紧急情况,系统还会自动发出语音预警,并在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相关人员的具体信息。

(齐翔腾达人员实时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能够实时掌握生产现场人员行踪,实现对人员的集中化、信息化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安全系数和管理效率。”齐翔腾达常务副总经理尹伟令说,齐翔腾达小到红外热成像仪、防爆手持智能巡检终端,大到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系统、智能物流“一卡通”,智慧工厂的建设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变量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持续提升传统制造业综合效能,是当前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共识共为。新材料公司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以智数赋能助推企业快速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

山东玻纤陆续改造建成多条智能化生产线,堪称“黑灯工厂”示范者,人均产能提高3倍多,产品单耗和成本大幅下降;东华科技首创水泥“工业大脑”并持续升级完善,日产量提升70吨,吨熟料节约标准煤1公斤,节约电耗0.5度吨……各单位以提升生产质效、优化产品结构为核心,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管控体系建设,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融通的数智体系,成为提升企业优质高质发展的最强生产力。

在全力建设产业数字化的同时,新材料公司还全面推出数字产业化建设,依托技术优势开启数智服务新模式。东华科技将“工业大脑”“双碳”平台和安全管理等数字化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进行输出,至今已为数十家企业提供了j9九游会网址的技术支持,创效300余万元;齐鲁云商作为数据智能服务商,立足“产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区块链”发展模式,赋能产业供应链数智升级,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极。

产品 产业“同频共振”锻造高效能生产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客观上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转变销售策略,以更多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环保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和创造有效需求。

新材料公司各单位深谙此道。齐翔腾达结合市场需要和走向,及时调整产品种类,实现产品附加值最大化;山东玻纤推进超高模特种玻纤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聚力抢占高端产品新阵地;东华科技进一步完善产品谱系,推动产品向精细化、专用化、功能化、系列化发展,逐步形成“主导产品增量、专特产品创效”的经营格局;方大新材坚持精益管材战略,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构建了“按需定制”的市场导向式生产格局……各单位因地制宜、依产施策,为企业抗击经营风险、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竞争能力积蓄了强大力量。

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奠根基,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谋长远。

新材料产业种类繁多,分类复杂且技术门槛较高,聚焦主业、发挥优势才是企业发展的制胜之道。新材料公司成立之初,一班人就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结合现有产业和区域发展实际,制定了以发展壮大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纤维及复合新材料,培育拓展钙基新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发展规划。

(钙基产业园)

培育钙基新材料产业是新材料公司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实践。他们依托区域内品位高、质量好的石灰石矿山资源,以石灰石资源梯级利用为核心,启动建设全省首个钙基产业园,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数字化及碳中和“三大产业链”,实施绿色矿山、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钙基新材料、碳中和、循环经济等七大工程,开创了强链延链补链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创新 人才“两轮驱动” 跑出高质量生产力

对于技术和知识较为密集的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生命所在。新材料公司一直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牢牢扭住自主创新“牛鼻子”,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

(山东玻纤生产车间)

据新材料公司技术研究中心王业超介绍,他们秉持“抓项目、抓平台、育人才”9字“绝招”,围绕产业链优化升级,聚力攻坚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培育引进一批关键技术人才,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全球首创氢燃料替代示范工程,一期实现6%的燃煤替代;自主研发的垂直碹顶纯氧燃烧等4项技术应用后,玻璃熔化率及产量提升25%、能耗节约20%;甲乙酮生产装置采用热泵技术回收余热,蒸汽消耗量降低23%;突破长碳链尼龙国内“卡脖子”技术,实现全国唯一替代进口……

与此同时,新材料公司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和高等院校合作,为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新材料公司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4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个。同时,他们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业力量,与中科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就产品迭代、工艺升级和产业更新等方面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一批站得稳、立得住、创效显的关键项目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推进资产赋能、资金赋能和人才赋能是新材料公司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又一重要举措。2023年,新材料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取得齐翔腾达的控制权,为能源集团添加一处资产近300亿的优质上市公司;高效注册成立百亿级产业基金,搭建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平台;深入推进“31789”人才工程,引进多名新产业新领域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多名35周岁以下基层优秀管理人员上挂锻炼,招聘57名高校毕业生入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43.9%。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为抢占产业新赛道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纵观时势变化,今后一段时间将是一个新矛盾新挑战集聚的发展困难期,更是新机遇新利好叠加的战略机遇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更为重要而紧迫。”谈起今后的发展规划,李庆文信心满满、思路清晰,他们将持之以恒推动新产业、新工艺、新技术开拓应用,按照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思路,敢于跳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奋进之路上勇往直前、勇攀高峰,为山东能源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新材料力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网站地图